教育部主管《中国信息技术教育》杂志社社长
深圳市创新型城市促进会会长
主要兼职
国家发展计划重大项目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、副主任
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、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
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资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
具有多年文化、教育行业的从业经历,曾先后任职于新华书店系统、出版社系统,历任出版社主管市场经营的负责人、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图书资料中心主任。参与过多部辞书的编写。
参与多个国家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、数字教育资源开发,熟悉行业发展动态,对“互联网+”教育信息化运营模式有着深刻的理解。2004年组织团队研发的“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测评系统”,核心技术具有原创性、独特性、先进性和持续性,2016年荣获第115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。
2012年组建未来教育集团,联合著名高校研发深度融合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测评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“未来课堂”,聚焦“课堂教学”,将AI技术、云计算、大数据能力与教育领域行业知识相结合,集“云、网、端”为一体,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多体智能的技术跨越,得到教育部领导的肯定。
工作之余,积极参与音乐文学创作,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;其作品多次荣获全国、省、市“五个一工程” 奖、“鲁迅文学”奖(艺术奖)等殊荣。2011年,被评为“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”。
2018年被聘为国家发展计划重大项目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、副主任,参与了多个国家项目的论证、评审工作。
一、工作业绩
(一)参与《现代汉语多用词典》(海天出版社)副主编,《学生规范词典》(大百科全书出版社)副主编,《中图活页文选》(人民教育出版社)副主编,及《学生成语词典》(现代出版社)主编,《中华历代诗词精华》(海天出版社)主编等多部大型辞书、图书的编写。
(二)参与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》等多个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,组织完成课题成果的转化:
成果1.始于2004年研发的“学生发展综合素质测评系统”,源于国家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》课题,基于多年参加NOC活动沉淀的数百万用户参与样本的采集,并参考了国外科技创新力评估的先进理念。核心技术具有原创性、独特性、先进性和持续性。2016年荣获第115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。
成果2. 凭借多年承担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,对课程、教材、教法研究颇有经验的专业团队依据国家课程标准,数十年持续研发的教学资源,匹配数百万“师生科技创新、学生高考和课堂应用”的累积数据,深度融合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和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测评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“未来课堂”,将AI技术、云计算、大数据能力与教育领域行业知识相结合,集“云、网、端”为一体,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多体智能的技术跨越。打造出以“公共云+私有云”跨平台模式,包括以教学平台、教学评价体系为核心的智慧教育产品,聚焦课堂,聚焦课程,聚焦课改,覆盖了课前、课中、课后和课外的教与学全流程,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覆盖与传播共享。形成品牌优势、科研优势、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。2017年通过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鉴定。
(三)基于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》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成果,组织策划并成功举办17届以“竞赛促学习”的“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”(NOC),是教育部批准的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竞赛。累计数万所学校参加,影响了数千万个家庭。NOC创新实践应用激发了广大师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应用积极性,既锻炼了教师又培养了学生。
(四)2007年,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“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”,旨在奖励参加“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”中青少年学生及相关的科技与教育工作者。该奖项以促进“自主创新”为目的,是NOC活动的最高奖项。获奖的部分代表多次受邀到人民大会堂参加每年举行一次的“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”。
(五)带领团队以“未来课堂”助力“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”实现课堂变革。树人景瑞小学“课堂教学模式”的变化,引起教育部高层领导的重视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、副部长杜占元、相关部门领导以及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等先后进行考察,给与很高的评价,现已成为教育部“网络学习空间”培训基地,学校的“兰韵”智慧学习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;学校的“个性化教育中的移动学习”项目,2019年在100多个国家提交的案例中脱颖而出,成功入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移动学习最佳实践项目”全球七大案例之一,与芬兰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案例一同被收录在教科文组织出版物《移动学习最佳实践》中,正式面向全球发行。
(六)组织团队以NOC活动为抓手,助力山东淄博市实现了“发展教师、成就学生、创建名校”的目标。淄博市《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生态》被教育部基教司、中央电教馆评为2016~2017年度全国首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。淄博市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获全国“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”优秀奖。
二、作品成果
参与创作的作品,多次荣获全国、省、市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“鲁迅文学奖”(艺术奖)等奖项。代表作品《走向复兴》和《复兴的力量》,成为《复兴之路》(2009年)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演的《奋斗吧,中华儿女》(2019年)两部中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压轴歌曲。
(一)国家级荣誉
1、2009年,创作歌曲《走向复兴》(印青曲)
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复兴之路》压轴歌曲
2010年2月,荣获“我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”特别奖
2012年9月, 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“五个一工程”奖
2、2013年,创作歌曲《天地人心》(印青曲)
2014年9月,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“五个一工程”奖
3、2013年,创作歌曲《我们的信念》(印青曲)
中央电视台“《领航中国》—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”文艺晚会歌曲
4、2017年,创作歌曲《良心》(董乐弦曲)
中央电视台“五一”文艺晚会歌曲
5、2018年,创作歌曲《复兴的力量》(印青曲)
中国第四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奋斗吧,中华儿女》压轴歌曲
2019年9月, 荣获中宣部第十五届“五个一工程”奖
(二)省级荣誉
1、2012年,《走向复兴》(印青曲)荣获广东省“五个一工程”奖
2、2012年,《走向复兴》(印青曲)荣获广东省“鲁迅文学”奖(艺术奖)
3、2013年,《小康路上一起走》(方石曲)荣获重庆市“五个一工程”奖
4、2014年,《海南姑娘》(李杰曲)中国音协和海南宣传部全国征歌铜奖
(三)市级奖项
1、2012年,《自己的路》(积木鱼曲)荣获“鹏城歌飞扬星光十年创作大奖”
2、2013年,《我们的信念》(印青曲)中央电视台“《领航中国》—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”文艺晚会歌曲。荣获深圳市委宣传部优秀歌曲奖
3、2014年,《中国精神》(印青曲)荣获2014“音乐工程”年度特别大奖
4、2017年,《感恩朋友》(印青曲)深圳十月音乐汇演出歌曲
5、2019年,《我的英雄》(解承强曲)深圳鹏城金秋比赛金奖作品
(四)影视作品
1、2004年,720集大型电视文化教学片《汉字宫》撰稿人之一
2、2009年,大型电视文化片东方圣经《论语》撰稿人之一
(五)诗歌作品
1、2008年,《孩子,快抓紧妈妈的手》(为5.12地震而作)全球点击量最多、传播最广的诗歌
2、2008年,《孩子,来生我们还要一起走》(田地改词 姚峰曲)
(六)组歌创作
1、2012年,“深圳观念组歌”之《来了,就是深圳人》(方石曲)
2、2015年,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”之《法制之剑》(臧云飞曲)
(七)其他作品
1、2019年,《相聚在重庆》(孟文豪曲)重庆市人才大会主题歌曲
2、2019年,《深圳圆舞曲》(张耀枢曲)深圳十月音乐汇演出歌曲获得深圳福田区文化基金资助
3、2019年,《春满大地》(续正泰曲)获得深圳福田区文化基金资助
(八)大型活动方案
1、2019年,建国70周年国庆天安门广场群众彩车游行活动创意策划、撰稿
2、2020年,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开闭幕式策划创意总监、文学总撰稿
Copyright © 2000-2021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
电话:010-87663458 信箱:yf@chinaitedu.cn 京ICP备09062181号-3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426号